“安全”二字在《辞海》中的解释是:没有危险;不受威胁;不出事故。“事故”的解释是意外的灾祸;“危险”指的是有可能导致的灾难或失败。从这些词语的解释中不难看出,要真正的做到安全至少应该具备三点:避免可能导致的祸患,减少意外发生的机率以及创造接近“完美”的安全环境。归纳起来就是将事故扼杀在摇篮里,事前防患远胜于事后抢险。事先补窗远胜于临渴挖井,做好了事先的筹谋准备,灾难来临之际不至于手忙脚乱,才能把损失降到最低。
《左传》有言:“居安思危,思则有备,备则无患。”若想要安全,就必需事先预测在安逸的环境中我们面临的危险和祸患有哪些,只有了解所在的区域可能会导致危险的源头,才能有针对性的做出预防和准备,尽可能的避免事故的发生或在事故发生前将它的危害程度降到最小。对于风电场来讲,居安思危的关键就在于要发动全体员工“思危”的意识,在工作中和生活中发现危险源及时上报,交给安全员做好危险源的管控措施,安全员提前对大家做好安全培训,做到“有备”,只有这样才能让所有的人和财产“无患”。
《说苑》中说道:“患生于所忽,祸起于细微。”祸患的发生多是因为事情发展初期的无视和松懈。这句话运用到日常工作中就是懒惰懈怠,马虎随意,不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,或是对事故的苗头不够重视,或是能觉察到隐患所在而无动于衷,或是明知危险却又习以为常的违章作业。对于风电场来说,每一次作业,每一步操作,每一件工具,每一部设备都需建立完整的操作规范,让每个步骤都有章可循、依章而行。平时的安全检查不放过任何细节,勿使千里之堤毁于蚁穴。
《泾溪》所云:“泾溪石险人兢慎,终岁不闻倾覆人。却是平流无石处,时时闻说有沉沦。”说的就是泾溪里面礁石很险浪很急,人们从溪边路过的时候总是非常小心翼翼,所以从来不会听到有人不小心掉到河里,恰恰是在水流平缓没有礁石的地方,常常听到有人被淹死的消息。所以,不要总是环顾海洋远处的巨浪,船底的暗流也会一举击翻安全的巨轮。在安逸的环境中生活太久,就会忘记祸患,控制祸患的关键就是要让每个人切身体会到危险就在“身边”,人类喂养的野兽回归自然总会被自然吞噬,是因为它们丧失了发现危险的眼睛;地震频发的日本在灾难来临时总能将损失降到最小,是因为他们练就了时刻面对灾难的坚毅之心。看似安全的表面往往潜伏着众多危险的苗头,若不加以控制,便会一发而不可收拾。“四不伤害”不仅仅只是口号!各种事故预防演练、场景模拟再现、音视频宣贯正是最好的手段。
安全和事故,总是难分难舍,而它们中间又分为三段:防患、救险、追责。而“防患”于事故之前,最难控制,却是减少危害降低损失的关键。“救险”“追责”更多的是事故已成事实,尽量挽救损失,所以安全的重点应该在“防患”。事故未发生时要未雨绸缪,将安全操作的规章制度推行到每一个细枝末节,严查违章懈怠,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安全重点难点,将安全观念深植员工内心。在隐患刚出现就及时采取措施制止以及补救,事情发生后有严密的救险预案和应急机制,事后追责不放过任何一个违章懈怠之人。着眼长远居安思危,方能长治久安。
(嘉泽第四风电场:任国栋)
|